战“疫”启示录:追本溯源,求解智慧城市建设最大公约数

摘要:如果这场疫情能让我们好好总结智慧城市以及众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并且在今后加以解决并改正,相信在一定程度...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智慧城市的建设通常是定位在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亮点上,通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发现无论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信息化顶层设计,还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其本质首先应是服务于城市的生存,以此为载体应用于产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全民抗击疫情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智慧城市领域专家也在反思过去10余年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了很多良策和建议。2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赋能数字经济三大建设重点,夯实“城市大脑”、信息设施、网络安全三大基础保障,加快推进新一轮智慧城市示范引领、全面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10余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和累计数千亿规模的投资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与十几年前的非典相比,疫情防控的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是相对透明的,但其他的防控方式和方法相对于十几年前并没有太大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个节点上应反思一下智慧城市的初始需求,我们的初衷是什么,我们的建设路径是什么。

城市建设的需求层次理论

对于人的需求层次,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于1943年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心理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笔者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第一位需求应该是“安全需求”而不是“生理需求”。人类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安全问题,如果生存都没有解决,诸如食物、睡眠等更深层次的生理需求也无法实现。城市是人类的生活载体和活动集合,城市首先要解决市民的生存问题,诸如大规模传染病、城市较大内涝、地震、台风、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空气化学污染等。

每一种人为或者自然灾害来临之前我们都要保障城市的生存——市民人身安全、市民财产安全、公共设施安全等“安全需求”,这是第一层。第二层才是城市的清洁卫生、社会治安、生活便捷、城市噪声污染、雾霾治理等“生理需求”。第三层是社会交往需求,比如各类社区交往活动、公共文体活动、论坛与展会等“社交需求”。第四层“尊重的需求”是城市建设的各方参与者都能平等地获得信息、充分表达利益诉求和民意、社会公平正义、机会均等诸如此类。第五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能够提供各种渠道给城市参与者实现自我价值,达到城市的管理者、市民、企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得益彰,如志愿者渠道、行业联盟等。

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层次理论

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理念,意在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为各行各业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但没有提出要基于城市安全。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层次理论属于城市建设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子集,因此也应该分为五大层次,如图1所示。

图片1.png

图1  城市的建设需求层次与智慧城市的需求层次

从基本的层面来看,城市发展起于农业经济时代的商业活动,兴盛于工业化时期,城市管理走到数字经济时代后,可以借助的措施更多。但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发现已经开展了10余年的智慧城市工程起到的作用非常微弱,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建设内容和投资方向并没有满足城市的基本需求。

在数字经济时代,依靠数字技术(数字化、互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发展路线,城市运转需要与之匹配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法制与机制。我们在建设这些内容时应该以城市的生存为基础、为最大公约数,比如人口的生存、城市的存亡等,以此为最大公约数,作为基本法制制定好最底层的安全保障,然后在此基础上推进城市的治理、公共服务,最后实现人、企业、城市管理者、城市大脑四者之间充分协同,达到城市组成成员更有尊严、更有荣耀。因此,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模型建设,应更多关注(如图2所示)发展轴中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层次,以智慧生存为最大公约数循序渐进开展,扎扎实实地分步骤实施。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400-6116-001 公司邮箱:18911326868@189.cn

  工作日 9:00-18:00

关注我们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京ICP备14007068号-2 客服热线 400-6116-001